中文 English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中国制造”要向“中国智造”转型。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与市场亿万“蛋糕”的催化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链逐渐“显山露水”,众多A股公司“抢滩”产业链。随之而来的,也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升温,中国安防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安防+人工智能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
据最新视频监控市场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视频监控摄像机出货量达5820万台,仅比去年增长了2.3%,远低于2015年(34.6%)与2014年(38.5%)、2013年(29.6%)的增长率,这也意味着当前中国市场摄像机的覆盖已经趋于饱和,而未来市场对于摄像机的主要需求将是由摄像机功能升级的更替驱动。因此可以确定的是中国视频监控摄像机两位数增长的出货量时代已经结束,而未来驱动市场的将是以深度学习视频分析为特征的智能摄像机的更替。
中国视频监控市场在2016-2021的复合增长率将从6.4亿美元增长到114亿美元,增长率高达12.4%,其主要的驱动来自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分析服务器及视频管理平台分析需求的驱动。具体来说,因为随着监控摄像头的覆盖及大量视频数据的积累,一些大型项目的终端用户如公安和交警,正在迫切寻找新的视频分析解决方案来重新解读这些数据,获取新的价值。深度学习必然会革新整个视频监控行业,让视频分析的能力更上一个台阶。例如加入GPU处理的视频分析解决方案,不仅能提升识别车辆识别的准确性,更能在大面积与拥挤的场景中快速定位出相应的车辆。
当前,人脸识别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新城市视频监控项目建设的新要求,成为在投标文件中明确指定的要求,这也成为中国深入深度学习视频分析的一个信号。除了在公安安全及交通领域,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分析技术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最近热议纷纷的“无人零售”、旅游景区的“刷脸入园”等等,中国视频监控厂商已经开始发力监控之外视频的应用市场,而围绕着深度学习的视频应用市场才刚刚拉开了帷幕,市场的需求也正在迅速的增长,未来也将成为监控市场的增长的新引擎。
但是有发展就必定会有挑战,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给视频监控行业带来不小的挑战。例如前端。前端摄像机应深度整合集成升级为一个微数据中心,集成音频采集、对讲设备、大气数据采集设备、4G、5G无线传输模块、存储设备等,同时在采集的数据上进行深度整合挖掘。第二是传输网络。随着无线网络传输速度的提升,与其租用光纤网络,不如前端存储采用无线网络传输,主动上传报警或者前端中心分析出来的重要数据,或者后端平台主动向前端获取数据。改变现有的“时刻满负荷传输”为“按需取数据”,变被动为主动,从根本上改变对传输光纤的依赖。第三是平台的开放。部分平台可以考虑允许市民上传视频,这能对目前前端摄像机点位不足作为一个补充。而且对于大多数突发事件,群众拍摄的视频比监控视频拍到的视角更多,时间上更加及时,反应更快。最主要该段视频是经过筛选的,一般不需要后台再进行甄别分析,视频利用更有效。管理人员通过该平台提供的视频,可以更加及时高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数据科学家MaheshSaptharishi博士表示:“包含视频分析功能的监控系统可以实施分析视频内容,检测出可能构成威胁的异常活动。基本上,视频分析技术可以帮助安全软件‘学习’什么是正常情况,这样它就可以检测出异常情况,以及某个个人可能忽略的潜在危害行为。当然,先进的软件可以完善人类的判断力,提供更准确、更安全的监控。但这并不意味着取代人类监控,而是让这个过程更细致化和更个性化。当然,我们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看到大规模采用这种高级摄像头系统中整合AI技术,但是很期待未来能出现这种人工智能监控视频的应用。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在大力发展监控技术的同时,我们还应该不断加强和规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切实保护公民隐私和信息安全,从规划、建设、维护、应用、法律责任等方面加强规范管理。国务院也曾专门出台法规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合法权益。
总之,我国视频监控行业是视频监控应用推进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演进,目前超过千万台监控摄像机密布在国内城镇的大街小巷。随着人工智能的加速建设,国内城市级的视频监控系统在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的发展阶段后,将形成广覆盖、大联网、高智能的格局,在应用层面具有强烈的大数据处理需求来消化、利用海量的视频监控信息,辅助案件侦破,实现事前预警。未来,在"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生物识别、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加快应用到安防产业中,最终守护一方百姓,让大家安居乐业。